又一大桥提前贯通!全国首条“红色高速”再传捷报
3月26日,由四川蜀道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(简称“蜀道高速集团”)主导投资、四川省公路院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监理、四川路桥桥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(简称“四川路桥桥梁公司”)承建的镇广高速白马渠江特大桥全桥贯通,较计划工期提前1个月,为镇广高速通江至广安段年底实现90公里通车目标注入强劲动力。
技术创新 铸就“钢铁红龙”
白马渠江特大桥是镇广高速通广段的控制性工程,位于广安市前锋区,横跨渠江,连接广安区与前锋区。大桥主桥采用“一跨过江”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,全长657.8米,净跨径390米,其钢管拱呈鲜艳的“中国红”,宛如赤龙卧于江上,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。
在大桥施工过程中,建设团队共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0项、发明8项,并进行了工艺及管理微改微创工作6项,通过创新钢管拱运输及翻身工艺,采用全装配化缆索吊装工艺等,既降低施工难度,又节约施工成本。同时应用缆索吊集中监视智能控制中心、工程管理数据平台(鲁班软件)等,实现吊装远程监控,节约人力、降低安全风险,确保桥梁施工“零事故”。
红绿交融 书写发展答卷
建设团队秉持“红绿交融”理念,以严格管理和过硬品质,在绿水青山间打造出一条红色动脉,书写出“车在路上行,景随红途生”的可持续发展答卷。项目锚定目标抓管控,统筹谋篇布局,细化节点目标,严控重点工程进度,强化施工合规管理,逐级压实各项目标责任;严抓安全重环保,科学应对施工建设、汛期防控等安全环保挑战,深入推广“美丽镇广建设”活动,让安全环保理念深入人心。在隧道、桥梁施工过程中,通过使用降噪风机系统、低噪音液压振动锤设备、五级沉淀池污水处理等措施,实现了对渠江和周围环境的零污染;坚守品质强质量,项目建设全程实施质量强基行动,尤其加强对原材料供应商的准入管理,严控原材料质量,扎实开展数据打假等工作,从源头上保证了“百年品质”工程的建设;提升效能争创新,以“机械化换人、智能化减人”为理念,大力推进隧道全机械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建设。研发的桥梁支座垫石及橡胶支座受力均衡性无人机测量技术,荣获2024年中国公路学会微创新大赛金奖。
目前,通广段先期90公里通车路段已进入冲刺阶段,累计完成路基工程、桥梁工程、涵洞工程均超90%,隧道工程完成率达99%,路面底基层完成单幅71.75公里、基层完成单幅39.22公里、沥青混凝土下面层试验段顺利完成。该段各项工作有序推进,房建、交安、机电工程全面展开施工,为年底通车目标筑牢根基。
红韵赋能 激活老区振兴
镇广高速作为全国首条红色主题高速公路,宛如一条跃动于秦巴山间的红色血脉。它不仅是一条交通要道,更是传承红色基因、推动川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纽带。
在建设过程中,建设团队巧妙地将红色文化、蜀道文化融入高速公路全线。以镇广高速王通段为中心向南北延伸,精心打造“点点星火忆英烈,片片红叶漫山河”为主题的摩崖石刻、浮雕等红色文化景观,设立红色文化主题服务区,让“红色高速”成为一座移动的革命历史博物馆,为传承红色基因注入新活力,也为打造“交通+旅游+教育”融合发展格局增添新动能。
全线250公里通车后,镇广高速将以路为弦,以红色精神为韵,打通川陕渝红色旅游“黄金三角”,串联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、红色渠县纪念园、邓小平故居等红色地标,形成3小时红色旅游圈,惠及沿线民众,奏响革命老区振兴的激昂乐章。